标题搜索

华夏徽茶网

醉美茶乡·宣州:一山 一茶 一味等你来

提到宣州,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李白那首《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》,诗中最为出名的一句莫属于:人生在世不称意,明朝散发弄扁舟。

 

李白诗中的“宣州”是指今安徽宣城一带,而诗中的谢眺楼,又名谢公楼,在陵阳山上。

 

而今天我们说的宣州,为宣城市下辖区,地处苏、皖两省交界处,毗邻上海、浙江。

 

本期安徽【醉美茶乡】将聚焦宣州区的一山、一茶、一味。

 

 

 

敬亭山:相思不可见,叹息损朱顔

 

敬亭山,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,位于安徽省东南部,宣城市宣州区,水阳江畔。有大小山峰60余座,拥有广教寺双塔、太白独坐楼、一峰、石涛书画纪念馆和韩愈文化园等多个景区, 塑造了诗、茶、佛、酒、亭、画六大文化特色。

 

 

 

敬亭山为黄山和九华山支脉,原名“昭亭山”,晋初泰始二年(266)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, 改“昭”为“敬”,遂更名至今。

 

六朝南齐著名诗人谢眺出任宣州太守,筑楼于斯,赋诗吟颂,于是敬亭山为世人所瞩目。唐代大诗人李白,与宣州敬亭有不解之缘,多次登临此山,写有数首咏山诗篇,其中《独坐敬亭山》: “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,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。”脍炙人口,意境幽远。

 

但是,亦有学者认为,李白看不厌敬亭山,不是因为山,而是因为人。

 

敬亭山景区有一个景点叫皇姑坟。一片摇曳多姿、倩影婆娑的翠竹掩映着的一座荒冢。这是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坟墓,玉真公主24岁便出家为道士,号持盈法师。

 

玉真公主爱慕李白的才华,不仅向唐玄宗举荐李白,753年在李白被“赐金放还”后,玉真公主毅然向玄宗请求去公主号,一路追随李白。

 

762年,李白来到敬亭山:“我随秋风来,瑶草恐衰竭。敬亭惬素尚,弥棹流清辉”。玉真公主踏着诗的足迹而来,只可惜寻李白未遇,在敬亭山的翠竹丛中香消玉殒,一杯净土掩去了风流。

 

 

       李白得知后,来到敬亭山,公主坟前突然涌出一股清泉,这就是皇姑泉,“流的是清泉水, 淌的是相思泪。”


       古人说“诗言志”,在我看来,诗所言的分明是一个“情”字。淡淡一阕,抒发的何止是如潮的万丈豪情,饱含着多少如歌的一往深情,又倾诉出心底几许如泣的辛酸悲情!

 

敬亭绿雪:游子感故物,惆怅江南春

 

乘坐观光车前往敬亭山主景区,车行的道路两侧有一片绿油油的茶园,便是历史文化名茶“敬亭绿雪”的原产地。

 

敬亭山,有悠久的产茶历史,早在公元二世纪就有采制茶叶的记载,公元三世纪有贡茶生产。

 

清光绪《宣城县志》载:“松萝茶处处皆有,味苦而薄,然所用者甚广,唯敬亭绿雪茶最为高品。”傅宏镇遗稿《茶名大成》记载:“敬亭绿雪产于安徽宣城敬亭山,茶品细嫩,有白毛处其上,不易多得 ......”;清著名山水画家梅庚收到施润章的敬亭绿雪时,写下《咏绿雪茶报愚山》一诗,诗中赞道:“持将绿雪比灵芽,手制还从座客夸。更著敬亭茶德颂,色澄秋水味兰花”。著名茶学家王泽农曾写道:“敬亭飘绿雪,堪赛瑞草魁;幽峰会雾出,新芽就阳开;李白孤云座, 谢眺旧楼台;山座诗魂在,花气入杯来。”

 

敬亭绿雪,在往昔确曾闻名江南,饮誉中华,诗人郭沫若为其挥毫题名,也因此题字再度声名远播,并为现代茶文化增添了一道绚丽的光彩。但至清末民初,生产逐渐衰微,湮没于民国时期战火之中,其采制工艺失传并断产。在七十年代中期,宣州敬亭山茶场组织科技人员,在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著名茶学尊师陈椽教授的关注指导下,重新恢复研制,获得成功,使失传多年的 历史名茶再度饮誉神州大地。

 

敬亭绿雪,以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精湛的制茶工艺,形成了它所具有优异的内在品质和独特风格。敬亭山区,岩谷幽深,山石重叠,云蒸雾蔚,日照短,漫射光多,气候温和湿润,茶园多分布于山坞之中,竹木荫浓,阳光遮蔽,乌沙土肥沃疏松,茶树枝条生长繁茂,芽叶肥壮鲜嫩。每年清明至谷雨间开园采摘,专采“一叶抱一芯”即尚未展开的细嫩一芽一叶,或一芽二叶初展, 身长一寸,鲜叶经摊青、杀青、做形、初干、摊凉、足火、提香、包装、成品”多道工艺而成, 成品茶叶挺直饱润,白毫显露,翠绿匀嫩,汤液碧绿而清澈透亮。其茶味独具特色,嫩香持久, 滋味醇和,回甘鲜爽,饮后齿颊留香。敬亭绿雪先后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、有机茶认证,实现全 程可追溯制,她将引领宣州区茶产业迈向新的辉煌。

 

春已悄然而至,敬亭山区的竹林间、小径旁开始闪动茶农忙碌的身影,又是一年敬亭绿雪的茶季到了,莫辜负这春色,来敬亭山吧,深深呼吸,慢慢等待,尝尽这春天的鲜。

 

 

一味:世间情动  —城一味

 

在吃的法则里,风味重于一切。中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。人们怀着对食物的理解,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转化的灵感,比如提起宣城的特产,最绕不开的当属 于“水阳三宝” 了。

 

 

水阳,即水阳镇,位于宣城市宣州区,是宣州北乡重镇。“水阳三宝”说起来却不是什么值钱的物件,而是三种平常的食品一水阳干子、鸭脚包、鸭翅膀,可就是这三样看上去稀松平常 的吃食,却早已成为水阳特产的代名词。

 

水阳香干的制作需要经过选豆、泡豆、漂洗、磨汁、煮浆、点浆、滤水、包干、煮干等程序。这些传统的水阳干子制作手艺的每一个环节,几乎都有讲究。选豆时的眼光、点浆的诀窍、包干的娴熟手法、调味的大豆酱和香料的搭配、炖煮时的火候……都颇为考验手艺。

 

说了水阳干子,再来说“三宝”中的另外“一宝”一鸭脚包。

 

鸭脚包并非外来,纯属宣城水阳本土人士近年之发明。采用特殊腌制的鸭脚,每个鸭脚的中间裹以特殊腌制的鸭心,外面用特殊腌制的鸭肠缠绕。

 

关于鸭脚包,在《宣城县志》里还有一个传说。

 

说是大诗人谢眺被贬责宣城当太守的时候,有一次去水阳镇查勘河道,在一个朋友家吃饭, 朋友知道他喜欢吃鸭子,就炖了只鸭子。

 

谢眺在饭座上开玩笑说:“你的鸭子炖的很好,但样子不好看,美味讲究的是色、香、味。色是第一位。为什么说你炖的鸭子不好看呢?因为不雅,鸭肠飘在鸭子身体之上,是第一不雅;鸭爪张扬着,是第二不雅。而鸭月屯、鸭心又沉到锅底,捞不到,也十分麻烦。”

 

他这时好像猛然想起了什么,对朋友说道:“假如炖鸭子的时候,用鸭肠把鸭心和鸭月屯绑在鸭掌之中,岂不是一举两得。”

 

主人听了他的话后,信以为然,下次炖鸭子时,真这么试了,而且十分成功。因此,就慢慢 的在水阳流传开来,一步步演化成了今天的鸭脚包。

 

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,是怀旧,是留恋童年的味道,水阳三宝在很多宣城人眼里象征的是家乡的味道。如果你来到到宣城,一定不要忘记要尝尝水阳一绝的“水阳三宝”,才不枉此行啊。

 

 

宣城历史文化深厚,生态环境优美。近年来,宣州区当地依托其独特的茶叶资源和优美的生态环境,打造茶、旅融合的新型产业,成功塑造了 “贡茶产地”、“宣茶故里”的城市新想象, 欢迎四方朋友前来做客。


获取短网址


分享到: 

文章详情,华夏徽茶网,

文章详情-华夏徽茶网

文章详情,华夏徽茶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