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搜索

华夏徽茶网

【徽茶·茶人】平淡存真 服务茶农——记宁国市农民满意农技员柳强

        “实在是很平凡”,这是宁国市种植业局茶叶站柳强站长对自己的评价。然三十年来,他一心一意地服务在茶农身边,从事茶叶生产技术推广工作,包括选育良种,研制新茶等等,为发展宁国市茶叶产业,不断提升名优茶效益勤恳而默默地努力着。

 

        跋山越岭 把辛苦当作沿途风景

        1985年从皖南农学院茶叶系毕业后,柳强被分配到原宁国县东岸区农技推广站,自此开始了与茶打交道的人生。宁国的重点茶区多隐匿于大山,他工作在农技推广的第一线,如此,多年以来,他的足迹也就遍及了宁国的大山。由于茶园海拔较高,交通不便,每到茶叶生产季节,柳强总要跋山越岭深入茶区,与茶农同吃同住,甘受艰苦,指导他们生产。对他来说,走十几里路进山,翻山时遇蚊虫、蚂蝗叮咬,有时还会碰上毒蛇险些被咬,这都是家常便饭。对于这样的劳累辛苦,柳强却乐观地说:“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工作,爬山虽然辛苦,可也独揽无限风光。”换个角度看世界,得到的便是不一样的世界。就这样,他把青春留在了沉寂的大山,把年岁交给了郁郁葱葱的茶园,把技术带给了辛勤劳作的茶农。

 

        为提高自己专业技术水平,提升为茶农服务的能力,柳强敏而好学,通过参加培训班、读书、上网、订阅杂志、参观等多种形式学习业务知识。据了解,先后参加了农业部、省农委、中国农科院等举办的各种培训班,学习有关无公害茶叶生产、名优绿茶制作、茶叶清洁化生产、标准茶园建设等。“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,才能更好地为茶农服务。”他说。

 

        几度奔波 把茶农所急所需装在了心里

        其实说起柳站长,在西林村黄花山生产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,经年来,他都与那里的茶农们打交道,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。他对每个茶农的生产情况都了如指掌,每家的茶园在哪,管理得如何,需要如何改进,都装在了他心里。“解决茶农遇到的技术问题是我责任所在,用心去做,才对得起这份责任。”某次,宁国当地黄洪国等几户茶农发现他们的茶叶出现红变现象,外形也不理想,却不知道产生的原因,有的还以为是因为茶叶烘干时温度不够。观察了这几户茶农的制茶过程,他适时让他们停了下来,跟他们解释红变的原因,提出改进方法,并亲自示范,手把手地教他们制茶手法,终于帮他们解决了红变的问题,茶叶外形也得到改善。经他的指点,茶叶的品质有了保证,价格也有了相应提升。

 

        今年雨水偏多,青龙、方塘等老茶区茶叶病害发生较重,如茶饼病等,茶农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,急茶农之所急,柳强多次实地调查,很快交给茶农一份针对性的防治措施,指导他们清理茶园,鼓励使用有机肥,加强茶园管理等等,减少了病害的发生,挽救了茶农的生产。除为茶农传经送宝或解燃眉之急,柳强还热心帮助茶企发展,负责全市的茶叶技术推广工作,为宁国市茶企提供技术支撑。去年宁国市一家茶企在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时,遇到低温冻害,影响了苗圃的管理。在了解情况后,他立即前往查看,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,成功挽救了扦插苗木,提高了茶苗成活率。

        成功研制高山红茶 积极提高名优茶效益

        野兰香、鸦茶、黄花云尖皆是宁国市名优绿茶,而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柳强仍积极拓展茶叶发展途径。去年开始,他利用黄花山优异的茶叶品质资源试制高山红茶。先后前往安徽省祁门县和福建省福安市考察学习,最后决定采用传统工艺试制红茶。4月下旬开始试制,为确保试制成功,试验期间,柳强每天凌晨4点多便开始工作,一直忙到深夜才能结束。因需要随时查看试验进展,调整试验方案,他中途几乎不能停下休息。经过反复试验,到5月中旬他最终确定了生产工艺,鲜叶自然萎凋,经揉捻,轻发酵后烘干,炭火复烘,成功试制红茶。该品种红茶经有关专家评审,获得一致好评。今年他又将工艺进一步改进,并生产高山红茶3000余斤,增加了宁国茶类生产的种类。

 

        在柳强的带领下,近年来,宁国市茶叶产量稳步增长,产值大幅提高,名优茶效益进一步凸显。数据显示,五年以来,该市茶园面积扩大约一万亩,茶叶总产值逾3亿元,其中,名优茶产值占茶叶总产值的比例提高至91.8%。同时,无公害茶、有机茶生产得到长足发展,有机茶园认定面积近3000亩,产量近150吨,取得了显著的经济、社会和生态效益。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发展势头良好,2012年开始了地方群体良种“黄花山大叶种”和“宁国猪耳茶种”的选育工作。在今年召开的“第十一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”上,宁国市再次被命名为“全国重点产茶百强县市”,这也是宁国市连续七年获得这一荣誉称号。可喜的数字背后有他的一份坚持和努力,可柳强却始终谦和平淡,就如一杯淡淡的清茶,平淡存真,无味而至味。(via宁国农业)


获取短网址


分享到: 

文章详情,华夏徽茶网,

文章详情-华夏徽茶网

文章详情,华夏徽茶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