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搜索

华夏徽茶网

【徽茶·国茶天下】霍山茶与六安茶业(一)——悠悠青史霍山茶

 

      六安茶在历史上经历了从混称到分称的变化,唐宋时期的“寿州茶”实为六安茶、霍山茶的混称。

      唐陆羽《茶经》的“八之出”就记载了“寿州茶”,唐李肇《国史补》载有“寿州之黄芽”茶(参见《安徽通史》清代卷下,691页),并把黄芽茶列为14种贡茶之一。元朝升六安为州,辖六安县、英山县,此后六安州产茶混称为“六安茶”。至明朝弘治二年(公元1489年)复置霍山县,隶属六安州,此后六安州所产茶或分称六安茶、霍山茶,或仍混称六安茶。在这个过程中,先后出现“霍山黄芽”、“六安小岘春”、“舒城绿茶”等名茶。明清时期,六安茶、霍山茶正式作为名品列为贡茶。清内阁大库档案显示,乾隆帝出巡必具六安茶、霍山茶。清道光年间《寿州志》明确记载:“唐、宋史志,皆云寿州产茶,盖以其时盛唐、霍山隶寿州、隶安丰军也”,由此可见,霍山产茶历史之久远。

 

 

      六安茶在历史上拥有三个突出地位。其一,“安徽产茶历史久远,在秦汉时代,茶及种茶技术即由西南,经陕、豫传播到皖西”(《安徽通史》清代卷下,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,691页);其二,历史上茶业(生产与贸易)规模经营的最早形式是“茶园”,唐代天宝年间曾出现刘清真携徒二十人“于寿州作茶”并经营茶贸的著名史例,当时寿州辖寿春、六安、霍山等县;其三,六安历史上存在过淠河茶麻古道,这条古水道把皖西特产——茶与麻运送到外地。

 

      《安徽通史》清代卷下有说,六安产茶区域主要是淠河流域的苏家埠、麻埠及霍山县一带,绵延达三百余里,这一带凡属山丘几乎都开辟了茶园。进入本世纪,霍山茶成绩不菲,为六安茶业增锦添绣。“霍山黄芽”制作技艺在2006年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其本身更于2012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“中国驰名商标”。今天,六安茶逐渐形成以“六安瓜片”、“霍山黄芽”为代表,包括“舒城小兰花”、“金寨翠眉”、“华山银毫”等的名优茶系列,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,重现了六安茶业古老而又传承不衰的风采。(摘自2015·10月《徽茶》)


获取短网址


分享到: 

文章详情,华夏徽茶网,

文章详情-华夏徽茶网

文章详情,华夏徽茶网